潜心研教学 | 走进王莹莹老师的语文公开课
“出师一表真名世,千载谁堪伯仲间!”在本节语文公开课上,王莹莹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了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的作品《书愤》,本节课以“愤”为眼,以“情”为线,引领同学们穿越八百年的时空,共同叩问爱国诗人陆游的深沉世界。

课堂伊始,王老师以一段慷慨激昂的介绍,将同学们带入南宋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。金兵压境,山河破碎,百姓流离失所,而南宋朝廷却偏安一隅,不思进取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陆游,这位心怀壮志的爱国诗人,用他的笔,写下了无数饱含悲愤与期待的诗篇,《书愤》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。
通过初读诗歌,同学们进行了整体感知。同时带着思考去深入研读,针对“所书何事”、“所抒何愤”、“如何书愤”三个问题展开讨论。

“所书何事”,大家从诗中捕捉到陆游早年北伐抗金的经历,“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”,宋军奋勇杀敌的画面浮现眼前,尽显昔日战斗的波澜壮阔,同时对于诸葛亮的敬仰以及渴望建功立业之愿。
谈及“所抒何愤”,有同学指出,陆游一生渴望收复中原,却壮志难酬,“塞上长城空自许,镜中衰鬓已先斑”,岁月流逝,理想落空,愤懑溢于言表。

在“如何书愤”的探讨中,大家发现,诗人巧用对比,早年的豪情与暮年的无奈相互映衬,更显悲愤。还有同学留意到,诗中用典精妙,以“塞上长城”自比,强化了怀才不遇之感。
同学们对于知识重点进行圈点勾画,在课本上认真记笔记,对《书愤》的理解从纸面走进了内心,在思维碰撞中,与千年前的陆游产生了共鸣。
陆游的《书愤》,用短短五十六个字,抒发了他一生的抱负与感慨。而我们的语文课堂,也在这字里行间,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激发着同学们的爱国热情。

课后,全体教师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评课研讨。老师们一致认为,王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设计精巧,文本解读深刻,课堂氛围浓郁,成功地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在了教学环节中。特别是对诗人情感的细腻剖析与艺术手法的有效勾连,展现了授课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。
此次公开课活动,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展示与锻炼的平台,也为全体教师创造了互观互学、交流研讨的机会。让我们期待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,共同谱写我校教育事业的新篇章!
- 友情链接 >>
- 山东中考网




